百度高德们,到底亏了多少钱 ?
百度高德们,到底亏了多少钱 ?
地图软件,作为当代互联网的超级基建,它坐拥数亿的用户,每天提供千亿级的位置服务,覆盖了国内外上千万公里的道路信息,每分每秒都会产生难以估计的巨量数据。
但是你可能很难想象,这样看起来超级性感,超级刚需的巨型生意,却是亏本的买卖。
成本巨高,却很难挣到用户一分钱,地图软件们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今天的行业龙头高德地图,在刚被阿里收购的时候,就爆出过第一季度亏损 4600 万美元。
刚开年,就赔了几个小目标。
而国内最早面向公众服务的地图网站,搜狗地图,当年被张朝阳拿下之后,曾一度被认为买到了一座 " 金矿 "。
但这座金矿在被腾讯收购之后,仅仅一年,就被幸福二选一,在 22 年 5 月下线关闭。
腾讯可以同时养 "QQ、酷我、酷狗 " 三个音乐软件,在社交、影视、游戏等类目,也基本保持在财大气粗,宁滥勿缺的状态。
但在地图这块,却也只能留下一个腾讯地图。
因为做地图的成本,哪怕是大厂三巨头,也很难绷得住。
1
测绘资质、底图获取、卫星定位,导航规划,POI(兴趣点)收集 ... 这些做完,才只是说过了门槛。
后续的更新维护,那才是噩梦级的难度。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我国目前公路总里程,已经高达了 528 万公里。
按照传统导航地图 " 米级 " 的精度,每三个月更新一次,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的成本了。
我们有时候会在路上看到各大品牌的测绘街景车,它们跑在路上,收集信息和数据,最后做成功能给用户使用,每一步都是钞票在燃烧,金子在流淌。
而到了高精地图的时代,这种烧钱规模是再创新高,再创辉煌。
首先就是精度要求上升,现在要达到厘米级,甚至是毫米级。
除了道路形状、坡度、曲率、方向等信息,数据维度还增加了车道线类型、车道宽度等车道属性信息,以及路边高架物体、防护栏、树木、道路边缘类型等等目标数据信息。
想收集这些数据,就要买顶级的测绘车。
身上的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拉满,一辆车的成本从 500 万到 1000 万不等。
2015 年的时候,高德买一辆测绘车,就花了 800 万。
而今天,能有百辆测绘车,就已经能称得上是顶级图商了。
属于是千乘之国限时返场,一觉醒来之我在春秋战国。
高精地图的制作,可以说是寸土寸金。
美国 Deep Map 的高精地图服务,每公里收费是 5000 美元。
而根据 2020 年《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地图白皮书》的数据,国内高精地图每公里测绘成本是 1000 块。
我们用国内相对朴实一点的价格来算,528 万公里 *1000,想想都带劲。
但这还不是最恐怖的。
因为高精地图不仅是精度上升,它对更新频率的要求,也上升了一个数量级。
之前是三个月,一个月的算,现在要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钟。
在城市里,路况几乎每天都会出现点变化,不是这修路,就是哪里有事故。
目前行业认为,想要达成 L3 往上的高级自动驾驶,高精地图必须要做到 " 新鲜热乎 " 的更新速度。
根据博世在 2007 年的定义:
实现无人驾驶需要的是 " 局部动态地图 "(Local Dynamic Map)。
最高级的更新频率,是秒级,几乎实时的更新。
但今天,即便是百度和高德,也只能做到高精覆盖全国高速公路和快速路,而且还是 3 个月更新一次。
可以说,地图 APP 就是一个成本极高的貔貅生意。
既然成本如此之高,那么地图 APP 是怎么赚钱的呢?
首先排除一个错误答案,向用户收费。
地图导航行业里,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图商很少会直接向用户收费。
听歌要开会员,看个视频要开会员,但是地图软件里,我们几乎连明面上的收费项目都看不见。
为什么?
因为坚持向用户收费的地图软件,坟头草都三丈高了。
2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的导航霸主凯立德。
它创办于 1997 年,一开始主要业务围绕在测绘方面,但是后来凯立德突然发现,导航软件在我国市场上还非常稀缺。
于是,凯立德的目标很快就转到导航市场,并且就有了成果。
在当时,不仅准确率高,还能规划多条路线,广受司机群体的好评。
而彼时的高德和百度地图,都还没有上线。
2005 年,凯立德成功拿到甲级测绘资质,属于当时民企的独一份。
极大的先发优势,让凯立德很快就跻身成为国内导航领域的头号玩家。
凯立德最优势的主场,在于汽车导航。
当时的汽车导航,可以分成 " 前装 " 和 " 后装 ",前者是厂家自带,后者就是车主买到车后,自己安装的 " 外设 "。
当时的汽车车机,大部分只能听听广播,听个过去的 CD,远没有今天大屏彩电这么花里胡哨。
想要导航?
这玩意,属于是豪车都不一定有的配置。
而当时凯立德,就瞄准了 " 后装车载导航 " 的市场,穷追猛打。
在 2013 年,凯立德达到了自己的巅峰水平,鲸吞了市场七成的份额。
而在手机导航的领域,凯立德虽然算不上一家独大,但也相当强势,曾经连续八年占据行业第一的位置。
凭借着技术优势和庞大的用户群体,在 2014 年,凯立德就实现了 2.03 亿的营收,净利润高达 5000 多万。
高德和百度地图虽然也相继问世,但一直都被凯立德的阴影所笼罩,在当时的很多战场,他们有时都能被挤进 " 其他项 " 里。
当时如日中天的老大哥凯立德,自然也没有把这两个后辈放在眼里。
毕竟凯立德的日常,是拒绝各路巨头的并购邀请。
凯立德可以倒闭,但绝不会变质。
他们的下一个战略目标,是车联网。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凯立德的思路无疑是超前的,但是超前这件事,超的太狠,就会扯到蛋。
凯立德押宝汽车的未来,还要小十年后才能开花。
而高德和百度,选择了移动互联网。
2013 年,百度导航和高德地图,先后宣布永久免费。
原价三十、五十的导航服务,统统不要钱。
百度和高德的恩怨情仇太长,但是到这总结就是一句话:
当时的高德已经卖身阿里,BAT 里的 BA,在地图导航领域,大打代理人战争。
烧钱嘛,看谁先烧死谁。
最终的结果是,老大哥凯立德先被烧死了。
凯立德一直到 2016 年,都在坚持高额售价,以及售后维护收费的策略。
也就是说,车主在安装时要花钱,升级服务的时候,也要花钱。
而且还必须得去线下的门店才能升级,一次就是 100-400 不等。
消费者再韭菜,也架不住你刨根的割啊。
只用一年,凯立德就完成了扭赢为亏的进步,15 年亏损 1600 万,16 年亏损 1.04 亿。
股价从 22 块,跌到 1 块 6,当时雷总投资了四年,亏损 58%,亏了老鼻子了。
自此之后,凯立德一蹶不振,2019 年彻底退市。
地图 APP,C 端收费收不动,只能做 B 端的生意。
很多人可能觉得,地图导航汇集了那么多的流量,就算不向消费者收费,也有各种方式盈利。
打打广告,做做推广,卖卖数据,不也能站着就把钱挣了?
确实能挣钱,但是杯水车薪。
高精地图,528 万公里,还要周期性更新。
想把地图生意做起来,钱少一点都不行。
所以,地图 APP 的终极秘籍,就是认爹。
想要在江湖上站稳脚跟,只能嫁入豪门。
BAT 御三家、华为、京东、美团、滴滴、顺丰,这些巨头要么自己搞地图,要么通过投资收购,拿下有资质的企业。
目前,市面上有名有姓有资质的图商,基本都是名花有主,背靠大厂好乘凉。
其实,地图需要大厂,大厂同样也需要地图。
抛开高精地图和智能驾驶不谈,地图同样也是连接线上线下生态的一个重要节点。
吃喝玩乐本地生活、仓储物流快递配送、智慧城市数字基建,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活,到未来科技演化的方向,地图都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高地。
这也是为什么,大厂都在不断加码,甚至亲自下场开展地图业务。
3
回过头来看,地图导航确实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生意。
它非常重要,堪称互联网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产品之一。
让我们出远门,去陌生的城市求学,工作,不再是一件需要经历千难万险,各种坑蒙拐骗的艰难历险。
只需要简单查询,就能找到多条线路多种方式,甚至还会提供最优解。
它,绝对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构建的最伟大的基础设施之一。
但,一个如此重要,甚至改变了人类出行方式的技术和产品,却很难在商业上拿到对应的结果。
这恐怕也是我们需要去理解,商业残酷且冰冷的另一重逻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