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安克:他是德国人,却把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广西的小山村
卢安克:他是德国人,却把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广西的小山村
提起卢安克,这三个字的使用权已经属于梦创公益,不属于个人了。但是这个名字曾经属于一个人,一个为了中国山村教育默默贡献了十多年的外国人。他,山区支教18年,分文不取;他,分文不取,疑为动机不纯,被遣回国;他,遣返回国,心有不甘,又来中国支教;有人说,他是真傻,一个男人,这样到了40岁,无房无车无钱,一无所有;也有人说,他是当代白求恩,洋雷锋,国际主义战士。他就是卢安克,德国人。
一、卢安克的基本情况
卢安克出生于1968年,今年已经53岁了,他生于德国汉堡,上有个双胞胎哥哥,下有个弟弟和妹妹,一家六口人,过得很幸福,小时候的卢安克并不安分,在上大学前,还做过一阵子帆船厂的工人,也当过帆船教练,但他不想满足当下,最后才读的大学。就读的大学是汉堡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由于出生在一个没有太多压力的中产家庭,他从小的生活环境没有紧迫感,衣食无忧,安逸舒适。
卢安克与哥哥性格较为内向,经常莫名遭到其他孩子欺负,越是欺负他们越不敢反抗。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认为这样下去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卢安克父亲毅然放弃了工程师的工作,改行到卢安克所在的小学当起了老师。正是父亲的这一决定影响了卢安克的一生。卢安克的父亲注重因材施教,他发现卢安克动手能力很强,便重点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正是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也逐渐影响了卢安克的教育理念,为他在中国的教育做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因为热爱而选择留在中国
1990年,卢安克以交换生的身份在中国东南大学建筑系学习一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去了中国很多地方,他了解到很多中国文化,并且和中国学生相处极其融洽,他对中国甚是喜欢,开始对中国着迷了。卢安克来到东南大学学习中国语言以及文化,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他发觉自己越来越喜欢中国了,因此他决定:要留在中国,在这里生根发芽。
然而交换生是有期限的,到期后就要回去。卢安克在交换到期后不得不回到德国继续完成他的学业但是内心里中国的呼唤越来越强烈。
1996年大学毕业的卢安克再次来到了中国,到广西阳朔的一个村庄,生活了半年时间,帮助当地的农民耕田,收庄稼,这个外来青年,没有任何架子,做事麻利。
1997年29岁的卢安克在广西农村创办了一所青年学习班,招收一些失学的,没有上学的十几岁的孩子,自己租房子,不收取任何费用,教他们学普通话,学习写字。
然而由于卢安克没有办理外国人居住证,被罚了3000元,对于卢安克来说,这3000元,几乎是他一年的生活费。1997年9月,卢安克被迫回到德国,然而他的中国情还在心里翻腾,他要去中国,要去中国干一番事业。
1999年3月,卢安克怀揣着“支教梦”再度来到中国,他向广西政府申请要到艰苦的地方去教书,顺理成章,他被分配到落后、偏远的朔阳中学,教初一初二两个班的英语,没有工资,他欣然接受。
在中国的支教生活中,卢安克深受其父亲教育理念影响,他认为,爱和陪伴,比所谓的教育更重要。让孩子体验生命本身的美好,比“灌输知识”更重要。不照本宣科,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样子。卢安克注重孩子们的兴趣,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冲突,让卢安克所带的四个初中班级的考试成绩,一度成为全校倒数第一。学生是高兴了,但是家长和学校却不高兴,学校说:“你教课很有趣,也受学生欢迎,但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们有考试制度。”就这样被炒了鱿鱼。
他寻寻觅觅,辗转来到大坪子八一初中,一看他是地地道道的外国人,还有教学经验,教英语肯定是把好手,学校就毫不犹豫地接收了他。后来又因为同样的理由被辞退。
后来卢安克觉得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性格,所以在2001年,他选择来到东兰县板烈小学报到,并且在这里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支教生涯,尽管没有工资,没有任何报酬,卢安克依旧执着地每天领着一帮孩子学习他会的一切。
他不留作业,不强迫孩子做兴趣不在的时候的任何事情。学生兴趣浓,他就趁热打铁,学生没有兴趣,他也回避不谈。他们把卢安克当成了朋友,贴心的老师朋友。一起学习,甚至是一起玩闹,在孩子们的眼中,卢安克不像是一个老师更像是一个朋友,是他们最亲近的人,由于大山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卢安克经常带着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游戏,孩子们还会亲切的叫卢安克“爸爸”。
2006年,卢安克被推选为感动中国人物,他立刻给主办方写信不要选他:“我不想感动中国,只能是中国感动我。”
三、落寞退出江湖,此后国内再无卢安克
2007年4月,卢安克受到广西共青团邀请,以志愿者身份再次回到山村。一个德国人,十年如一日,不拿一分钱工资,扎根中国偏僻小山村支教的故事,引来了媒体和互联网的关注。很多人把他当成乡村教育实验的英雄,是感动中国的“洋雷锋”。
但是卢安克生性安静,不愿意曝光在媒体面前,更不愿意借支教宣传自己,自从柴进做了一次报道后,他火遍全国,各地的媒体争先恐后地来到宁静的小山村,此时的卢安克有些惶恐,媒体的介入,已经严重影响了他平静的生活。媒体对他实施车轮战,使得卢安克心力交瘁。加上,同在山区服务多年的一位女志愿者与他结了婚,妻子到了希望安稳的年龄,也害怕卢安克的理想主义会被他人利用。就这样,2013年,在心理和身体双重压力下,卢安克带着中国妻子离开了广西,离开了板烈小学,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回来了,据说带着妻子去了越南,但是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最终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45岁的卢安克,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中国,留在了偏僻的小山村,为了山村里的孩子默默地奉献着,我们欠他一句“谢谢”。
至此,卢安克已经离开中国七八年了,我更想知道,卢安克,你还好吗?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