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浮浪网 > 生活 > >正文

​他选择了决斗 是什么让普希金做出这样的决定

摘要他选择了决斗 是什么让普希金做出这样的决定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普希金 那耀眼而又短暂的一生。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一七九九年六月...

他选择了决斗 是什么让普希金做出这样的决定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普希金 那耀眼而又短暂的一生。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一七九九年六月六号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 谢·李·普希金 爱好文学,母亲 纳·奥·普希金娜 受过良好的教育,奶妈 阿琳娜·罗季奥诺夫娜 则是擅长给年幼的普希金讲俄国民间传说故事。

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年幼的普希金早早地便展现出了他在文学方面的天赋。普希金八岁就开始尝试创作诗歌,十八岁时便出版了第一本诗集《亚历山大·普希金诗集》。在他短短三十八年的人生中,创作出四十多部诗歌,十余本小说和童话。其中包括那首著名的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他奠定了俄国现代文学的基础。被誉为是俄国文学之父,他的创作风格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俄国文学家,比如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评价他:“普希金之于俄国文学,正如达·芬奇之于欧洲艺术”。

普希金崇尚自由,在十三岁时,由于俄法战争爆发,他结识了许多青年军官,内心中的爱国热情也渐渐觉醒。在十八岁时,在父母的领地米哈依洛夫斯克村,创作了诗篇《自由颂》,诗歌高颂自由,反对专制。第二年,又写下《致恰达耶夫》,抒发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反对沙皇暴政的思想。正是因为这两部作品,得罪了沙俄皇帝,次年就被放逐到南方。然而这样的迫害,并不能阻止诗人普希金为人民的自由发声。因此他被沙俄政权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为其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在一八二八年,普希金在一场舞会上遇见了他未来的妻子娜塔丽娅·尼古拉耶夫娜·冈察洛娃。娜塔莉亚那时年仅十六岁,还是青春少女的她,亭亭玉立,韶颜稚齿,婀娜多姿,绰有余妍。令在场的其他女士都相形失色。娜塔莉亚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见识口才,仪态气质都超然绝伦,虽然是第一次参加舞会,却表现得落落大方,举止得宜。普希金一见钟情,被她深深地迷住了。

普希金的爱人 娜塔莉亚

经过三年狂热的追求,普希金终于得偿所愿,二人于一八三一年二月结了婚。然而,这段不幸的婚姻,最终将普希金带上了绝路。娜塔莉亚虽然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对文学诗歌不怎么感兴趣,而普希金是个诗人,生命中不能没有诗歌。两人共处一室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甚至会感到有些尴尬。因此,普希金便常常跑到诗社去与别人谈天说地,尤其普希金这个人相当的多情,他深爱着娜塔莉亚,又迷恋着其他的女人,这令娜塔莉亚感到十分的烦闷。

此时的普希金已经名满天下,受到上流阶层的青睐,常常邀请他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普希金不得不经常带着妻子前往参加。娜塔莉亚由于生活的枯燥乏味,渐渐地热衷于参与这些上流人士的活动。而她的美丽也引来了那些最高阶层的关注,甚至连沙皇尼古拉一世,也倾心于她,每次宫廷晚宴都要邀请她来参与。于是,娜塔莉亚天天流连于权贵们之间,而普希金则对于这样的毫无诗意的社交活动也渐感厌烦。在妻子与那些觊觎她美色的大人物跳舞时,诗人只能心不在焉地在一旁喝着闷酒。

在某种程度上,娜塔莉亚还算是一个为丈夫着想的妻子。尼古拉一世曾经公开的追求过娜塔莉亚,而她为了保全丈夫的尊严,始终和那些大人物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但她的内心已经对普希金十分失望了,普希金深爱着她,却又同时钟情于别的女人。话不投机更是撕裂了二人之间脆弱的感情纽带。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二人感情渐渐冷淡之时,娜塔莉亚遇见了那个英俊潇洒的法国贵族-乔治·查理·丹特斯。丹特斯相貌英俊,又能说会道,颇受上流社会贵族妇女的喜爱。他在上流社会的交际中混得风生水起,举止言谈甚讨尼古拉一世的欢心。尼古拉一世甚至直接将流亡俄国的法国人丹特斯直接编入沙皇近卫军团,职位为骑兵少尉。

丹特斯也看中了美丽的娜塔莉亚,对其展开了狂热的追求。起初,娜塔莉亚还是顾及普希金的感受,多次拒绝了丹特斯的求爱。然而,因为公事,普希金离开了数个月,丹特斯因此乘虚而入,娜塔莉亚终于也沦陷于丹特斯的甜言蜜语。

这让普希金十分的愤怒,他无法忍受自己的妻子拥入其他男人的怀抱。特别是丹特斯,在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时,普希金就十分讨厌丹特斯这个油嘴滑舌的花花公子。于是,在一八三七年二月,普希金向丹特斯提出决斗,规则是十步之内,同时开枪,直到一个人倒下,才能结束。

据当时旁观者的描述,决斗时,狡猾的丹斯特提前开了枪,击中了普希金的腹部。普希金挣扎的开枪反击,子弹也打中了丹斯特,可惜不巧打中了丹斯特军服上的金属纽扣。丹斯特装作中弹倒下不动,普希金以为决斗结束了。这时决斗的公证人宣布决斗结束,丹斯特立马爬了起来。普希金此时已经伤重倒地,他仍然要求重新决斗,但也被公证人拒绝了。

普希金被送回了家中,子弹打在了腹部要害之处,当时的医生也束手无策,能做的只是止住血液。普希金痛苦地呻吟了一天一夜,在弥留之际,他嘱咐娜塔莉亚:“事情变成这样,不是你的错。我死后,你要嫁个正派的人,带着孩子,到乡下去住,远离这个地方”。

最终,一个划时代的天才诗人,年纪轻轻就死去了,令人惋惜。然而,这件事现在看来,似乎不是那么的简单,有一些阴谋的味道。普希金是个重视荣誉的人,面对决斗,他向来不会退缩。但这次的决斗,却有些不同。首先,决斗的公证人竟然是丹斯特的监护人荷兰公使格尔安顿。这位荷兰公使的确也不希望决斗的发生,曾经多方斡旋,想要终止决斗,也曾找到尼古拉一世,希望决斗时派人阻止。

当悲剧发生时,尼古拉一世派来的人竟然走错了路,没有赶上决斗。而决斗的公证人虽然不希望决斗发生,但当决斗进行时,难免会偏袒他的义子丹斯特。再说决斗的细节,丹斯特毫无荣誉感,竟然率先开枪。公证人也沉默不语,待到普希金重伤了,就宣布决斗结束,无视普希金再次挑战的请求。

因此,有一种阴谋论,尼古拉一世为了得到娜塔莉亚,同时也为了除掉天天与沙俄政权作对的普希金,派出了丹斯特来勾引娜塔莉亚。引得普希金一时冲动提出了决斗。又故意安排了偏袒丹斯特的决斗公证人,派人阻止决斗时也是敷衍了事。最终,普希金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不免让人扼腕叹息,一代天才,如流星一样,在最耀眼的时刻突然坠落熄灭了。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