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魏百年战争的焦点-河西之争
秦魏百年战争的焦点-河西之争
魏国自建国以来,就跟秦国在河西这块战略要地进行了差不多上百年的争斗,最终的结果是秦国先败后胜,紧紧扼守住黄河西岸的险关要地,为今后秦国的东进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地理位置看,河西之地位于黄河西岸和北洛水以东的狭长区域,属于关中平原的东部区域。
纵观战国七雄战争的核心,就是围绕着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两大平原进行争霸,而关中平原只掌握在秦魏两国手中,两国之间的斗争核心就在河西之地。
第一次河西之战
1. 三家分晋后,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翟璜、乐羊、西门豹等名臣,率先实行变法及军事改革,整个魏国朝气蓬勃,国力蒸蒸日上。公元前430年,李悝在河西上地颁布"善射令":无论男女老少,必须学会射箭,否则将收到惩罚。这个善射令为魏国河西之战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2. 公元前419年,魏国在河西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修筑城池,以便屯兵积粮进攻秦国。秦国发现魏国意图后,马上对筑城的魏军发动军事进攻,魏军打退了秦国的军事骚扰。
3. 经过六年的时间,魏国终于把少梁城筑好,一切准备就绪后,于公元前413年对秦国发动进攻,并在郑地打败秦军。第二年,魏国太子魏击攻占繁庞。公元前409年,吴起魏军为主将,继续攻克临晋、元里。次年,吴起又继续攻克洛阴、颌阳,秦军只能退守至洛水西岸并沿江修建防御工事。至此,秦国原河西地盘全部被魏国占领,魏国设立河西郡,吴起担任河西郡郡守,魏国取得第一次河西之战的全面胜利。
第二次河西之战
1. 被夺去河西之地的秦国寝食难安,如果此时魏国举全国之力以河西为跳板进攻秦国,秦国随时都有灭国之危。于是秦国暗中积蓄力量,从公元前401年就开始进行反击河西的战略据点。
2. 秦国也是运气好,魏文侯于公元前396年去世,太子魏击继位,是为魏武侯。魏武侯将战略重心东移,把争霸目标放在中原地区,这不得不说魏武侯的战略目光是真的短浅。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倾全国之力集结50万大军进攻河西重镇阴晋。因此,第二次河西之战也称阴晋之战。
魏武侯
3. 这个时候的秦国军制并未进行改革,秦军虽号称50万大军,但其中起码有一大半是刚刚从农田放下锄头而拿起兵器的农民,不过这气势确实是浩浩荡荡的。吴起这时候组织起了五万魏武卒,这些魏武卒大多是新兵,并未获得过任何战功。大战前夕,吴起慷慨激昂:"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如果车兵不能缴获到敌人的战车,骑兵不能缴获敌人的坐骑,步兵不能缴杀敌方的步兵,即便是打败了敌人都不算有功。
3. 这些未获寸功的魏武卒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似的,义无反顾地冲向十倍于自己的秦军,来回冲杀,结果是50万秦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吴起也凭借阴晋之战的大胜,在中国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留下了自己辉煌的战绩,与"兵圣"孙武一起并称"孙吴"。
吴起
4. 获得阴晋之战的大胜后,是魏国彻底消灭秦国最最最有利的时机了,可惜魏武侯就这样放过秦国了。
第三次河西之战
1.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继位。秦献公在公元前366年起对魏国发起了第三次河西之战,但是由于赵国和韩国的干预,到了公元前362年,秦国只是夺回了繁庞城,同年秦献公去世,秦孝公继位。
2. 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起开始商鞅变法,专注于国内变革的秦孝公暂时无瑕东顾河西之地,而魏惠侯也在此时对河西之地进行长城修筑,秦魏两国河西之争暂时偃旗息鼓。
第四次河西之战
1. 公元前354年,秦国趁魏国围攻邯郸之际,果断出兵河西,攻占了少梁。同时秦国派公孙壮伐韩,攻占了上枳、安陵、山氏等地。
2. 趁着魏国遭受桂陵之战失败的有利时机,秦国于公元前352年派商鞅经繁庞城东渡黄河,攻占了魏国旧都安邑。次年,商鞅攻占了固阳,收回了部分失去的河西之地。
3. 公元前351年,魏惠侯和赵成侯于漳水边言和,庞涓被释放回魏国。公元前350年,庞涓率领魏武卒重新夺回安邑,接着西进包围了定阳。这个时候,秦孝公不得不在彤(今陕西华县)与魏惠侯谈和并退还了之前侵占魏国的地盘。
4. 感慨于"魏武卒"的勇猛,秦孝公与商鞅决定效仿魏国,对秦国的军制进行改革,日后战无不胜的"秦锐士"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诞生的。
商鞅
5. 同时为了让魏惠侯转移战略重心,商鞅还出使魏国蛊惑魏惠侯称"王",而魏惠侯也心甘情愿地"中招"。
第五次河西之战
1. 公元前341年,魏国在马陵之战惨败于孙膑率领的齐军,庞涓也兵败身亡。趁此良机,商鞅于公元前340年率领军事改制后的秦锐士第一次出现于历史舞台。
2. 为了迎击侵犯河西的秦军,魏国派出公子卬作为主将迎敌。商鞅本是魏国人,在魏国的时候与公子卬私交比较好,而且也深知公子卬的秉性。于是,商鞅热情邀约公子卬在两军正式对垒之前先喝个酒叙叙旧。结果,商鞅在公子卬赴宴的必经之路上设伏俘虏了公子卬。失去主帅的魏军完全不知所措,商鞅遂对魏军发起猛攻,结果是秦锐士完胜魏武卒,不过就是有点胜之不武了。
3. 公元前339年,商鞅在岸门再次击败魏军,并且还俘虏了魏军主帅魏错。商鞅其实本名叫公孙鞅,魏国人,就是因为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才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故后人称其为商鞅,但是商鞅不懂得急流勇退。秦孝公于公元前338年去世,太子赢驷继位,即秦惠文王。商鞅变法期间,赢驷曾触犯法规,铁面无私的商鞅并未放过赢驷,最后是赢驷的老师代替太子赢驷承受了刑罚,赢驷因此一直对商鞅怀恨在心。秦惠文王继位的第二年,就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把商鞅车裂了。
秦惠文王
第六次河西之战
1. 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派遣大良造公孙衍伐魏并进攻河西之地,大良造是秦国当时的最高官职以及爵位,掌控着军政大权。经过两年时间,公孙衍大败魏军,斩首4.5万人,并且还俘虏了魏军主帅龙贾。唉,要知道,其实公孙衍也是魏国人,加上后来的张仪、范雎等名人,其实都还是魏国人。
2. 公元前331年,魏惠王被迫与秦国进行和谈,把整个河西郡都割让给了秦国。自此,秦魏两国对河西之地的百年之争以秦国的完胜而告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