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张翼的故事1.1
开国少将张翼的故事1.1
张翼少将: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时任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一、将军简介
张翼(1918~2015),原名张维桢,山东省诸城县(今诸城市)人。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东北军第57军第112师667团机枪连战士,国民革命军第57军补充团、独立团、独立旅连指导员,滨海军区海陵独立团连指导员,山东军区滨海支队第27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第25团政委。参加了连云港保卫战、合肥机场破袭战、甲子山反顽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东北挺进纵队第1支队1团政委、支队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19旅55团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3师政治部副主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政治部敌工部部长,东北野战军第38军政治部秘书长,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第38军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三下江南、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38军112师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南军区防空部队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第二主任,空军第6航空学校政委,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副政委,空军第8军副政委、政委,空军学院副政委、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独立功勋荣誉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5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二、将军生平
张翼(1918~2015),原名张维桢,1918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县(今诸城市)。
16岁考入山东省立诸城第13中学。
1937年考入山东第一师范,同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8年根据诸城临时县委的要求,参加了国民党的高密游击队。后被驱逐,108人有组织地流亡到徐州。
1938年春,经华中局军委批准参加了东北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东北军第57军第112师667团机枪连战士,参加了连云港保卫战、合肥机场破袭战等战役。
1940年在山东纵队政治部保卫部工作。
1940年11月,东北军57军112师667团1连连长江潮率全连,3连班长宋树仁和刘福庆、王琳等民先队员率5个班起义。部队被编为57军补充团、57军独立团、57军独立旅,张翼任连指导员。
1943年8月,独立旅改编为八路军滨海军区海陵独立团,任连指导员。
1944年10月,脱离国民党指挥的原东北军第111师改编为山东军区滨海支队,任第27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第25团政委,在甲子山战斗中负伤。
1945年9月,滨海支队改编为山东军区东北挺进纵队第1支队,任1团政委,到东北后任支队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梅河口战斗和通化战斗。
1946年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19旅55团政委。
四平保卫战撤退时,55团作为后卫,歼敌一个连,俘敌100余人,受到总部表扬。
部队渡松花江时被敌军阻击,与主力隔断后,滞留在松花江南岸。张翼克服许多困难,最终将部队带回了江北。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第2师、第7纵队19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3师政治部副主任。
1947年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政治部敌工部部长。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野战军,任第1纵队政治部敌工部部长,参加了辽沈战役。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改称第38军,任第38军政治部秘书长。
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第38军政治部秘书长。
参加了平津等战役。
建国后,任第38军112师政治部主任,因病离队休养两年。
1951年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1955年任中南军区防空部队政治部主任。
1955年8月任广州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7年5月,空军与防空军合并后,任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第二主任。
1961年任空军第6航空学校政委。
1963年任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1964年4月晋升少将。
1968年任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副政委。
1976年~1978年1月,任空军第8军副政委。
1978年1月~1978年10月,任空军第8军政委。
1978年10月任空军学院副政委、顾问。
1988年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2015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三、连云港保卫战
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连云港的重要战略地位凸显,日军企图占领连云港港口。
1937年9月13日,日军侵占了连云港前方海中的前三岛,开始对连云港实施了严密的封锁。驻扎在前三岛的日军为日本海军第4舰队陆战队3个大队2000余人,军舰21艘,其中有小型航空母舰一艘。
9月20日,日军开始对连云港海属地区实施轰炸。
连云港守军为国民政府税警团改编的游击第8军的曾锡圭部,辖6个总队,共一万多人。
1938年5月19日夜,日军分两路进犯连云港。
20日7时,日军600余人从孙家山强行登陆。9时许,1000余名日军从连云港正面登陆。守军不支,撤向后云台山固守,连云港港口地区被日军攻占。
日军登陆后,将荷花池附近88间民房化为灰烬,81名无辜平民惨遭杀害。20日一天内,东起黄窝、西至庙岭,就有160名百姓被杀害。
21日,游击第8军在陶庵丫髻山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丫髻山保卫战的胜利,对于刚改编不到一年的游击第8军来说,实属难能可贵,但游击第8军也伤亡惨重。
5月22日,游击第8军由东北军第57军112师334旅换防。112师即以战斗力较强的334旅667团万毅部投入第一线防区,以336旅671团车元勋部在二线接应,668团驻南城待命。
667团团部设在今朝阳镇新县街,1营接替了小西庄、西墅一带防务,2营接替了原税警团两个大队的防地,继而进入了孙家山以西的国防工事,团主力驻守在孙家山的三个制高点。
6月初的一天清晨,海面上雾气笼罩。日军在几架飞机的掩护下冲击667团阵地,遭到守军的猛烈回击。经反复交火,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
天黑后,667团决定夜袭日军。3营悄悄穿进了敌营,在黑暗中用手榴弹、刺刀杀向敌人。日军措手不及,被赶下了海,我军则完全恢复了阵地,但双方均伤亡惨重。
7月8日,日军以军舰5艘,载100余人换乘汽艇20余艘,在舰炮、航空火力的掩护下,从墟沟海头湾登陆。
57军112师667团一部前出反击,并炮击敌舰,毁汽艇2艘,日军被击退。
后日军300余人分乘舰艇沿洞山、墟沟沿岸又一次强行登陆,与667团在五条沟内相遇,经肉搏,日军不支逃窜,667团穷追不舍,不少日军被砍死在海水中。
8月2日,日军出动舰艇40多艘,载1000余人,在五六门大炮、4架飞机的支援下,疯狂向云台山大桅尖发动进攻。
大桅尖守军为336旅672团,667团为预备队。激战一天,大桅尖阵地被敌攻占,667团奉命协助672团夺回大桅尖。
午夜3时,672团从正面、667团从侧翼同时发动攻击。日军两面受敌,夺路向山下奔去,遭到667团从背后的机枪扫射,伤亡惨重,武器物资丢得漫山遍野。
从5月到8月,在孙家山、大桅尖等地,敌我双方展开了近20次激战,日军几次登陆失败,始终无法在港口立足。
1938年8月大桅尖争夺战之后不久,57军112师奉命撤出连云港,参加武汉会战。112师一战成名,打出了东北军的威风,667团万毅团长也有了“不怕一万,就怕万毅”的美名。
游击第8军和第57军撤离后,连云港防务移交给了第89军33师。
日军久攻不下,后改从灌河口登陆。33师于1939年2月27日放弃连云港,2月28日日军占领连云港及云台山大桅尖,3月4日日军占领墟沟。至此,连云地区全部沦陷。
从1938年5月20日,到1939年3月4日日军侵占整个连云地区为止,连云港保卫战共进行了289天。
日军动用了飞机10余架、军舰21艘(其中一艘航空母舰)参战。中国军队连续取得了丫鬟山阻击战、庙岭伏击战、孙家山肉搏战、墟沟与海头湾反击战、大桅尖争夺战的胜利,后为保存实力,作战略转移撤出了连云港。
连云港保卫战再次打破了所谓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军队坚守一个地方这么长的时间,是少有的、罕见的。
连云港保卫战阻止了日军从海上增兵徐州的企图,消除了第五战区右翼的威胁,为台儿庄胜利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使日军企图把连云港作为“徐州会战”补给线的计划没有得逞。
实际上,当时共产党在东北军中的统战工作一直做得不错,东北军第57军112师中就有地下党的工作委员会,667团团长万毅本身就在1938年3月秘密加入了共产党,也有很多共产党员参加了连云港保卫战。
1938年,张翼参加了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山东高密游击队,和由国民党领导的一支队伍一起抗日,后因意见不合分开,张翼等人辗转到了徐州。
当时驻扎在连云港的东北军第57军112师667团地下组织由谷牧领导,正在用人之际,张翼等人遵照中共长江局的指示到连云港加入了667团。
加入667团后,张翼被分到了机枪连,在中共第112师地下工委委员李欣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
李欣:1917年生于福建长汀县,原解放军政治学院一系政委。连云港保卫战期间,为东北军第57军第112师战士,中共第112师地下工委委员。
张翼后来回忆起入党时的情景:当时把报纸上剪下来的列宁像,用刺扎在槐树上,李欣说一句入党誓词,我就跟着说一句。
后来,李欣调到师部任秘书,张翼就接替了他的工作,相当于连队的“指导员”,并发展了机枪连的连长入党。
张翼和李欣后来都成为解放军的高级干部,回忆起连云港保卫战,他们都是感慨万千,因为正是在那里,他们第一次真刀实枪地与日寇进行过正规军的阵地战。正如张翼将军所说:难忘连云港,难忘连云港保卫战!
参考资料:
1、黄威、万俊松《三位老兵忆往昔峥嵘岁月》
2、刘松、王希《连云港抗日保卫战回顾及其意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