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2年,「太酸了」和「太甜了」居然是一个意思!
9102年,「太酸了」和「太甜了」居然是一个意思!
▼
据说当代青年每天的维生素C摄入
全靠在网上吃柠檬,这所谓「吃柠檬」
就是在看到他人获得自己的渴望的事物时
一种求之不得的酸味体验
喜欢上网冲浪的同学们
一定常在评论区里看到诸如此类的感叹:
「啊,这故事太甜了吧,我酸了……」
这句式要是搁以前,文字君一定以为
对方是个味觉和智商都错乱的神经病
但随着「柠檬精」这个梗大行其道
如今「酸」和「甜」这两种
截然不同的滋味居然殊途同归了?!
今天文字君就来给大家盘一盘其中的奥妙……
▼
要说「酸」和「甜」
这两个神奇的「同义词」来历
首先得从「柠檬精」这个梗说起
去年下半年
「柠檬精」突然变成了人类四大本质之一
并在一夜之间火遍了全网
而「柠檬精」顾名思义就是柠檬成精
他们的特点是万物皆可酸,无论看到别人
有什么东西都能酸溜溜地想到自己为什么没有
然后酸溜溜地羡慕
很多人喜欢用「柠檬精」来自嘲
尤其是单身狗在面对网络上的甜蜜狗粮袭击时
都会用「我酸了」来自我调侃
表达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复杂心情
比如最近频上热搜的买超和张嘉倪
他们的一见钟情式结婚就让很多柠檬精狂吐酸水
/我酸了,你呢?/
当然了
「酸」是真的酸,但「甜」也是真的甜
这种替换往往出现在特定的场合
比如:点开朋友圈,看到好哥们终于表白成功
回到家里,发现老爸老妈又在花式秀恩爱……
一声发自肺腑的感慨就这样脱口而出了:啊,好甜啊!
但冷静下来一想又心塞地发现
这甜蜜的一切好像都与我无关
对不起,我又酸了!
于是在这时,「酸」和「甜」这两种
原本有着天渊之别的心理状态神奇地合二为一了
难怪说「全世界都充满着恋爱的酸臭味」呢
恋爱的滋味真的好酸!
看似简简单单的「酸」「甜」二字
实则包含了说话人太多的羡艳与太多的奈何
他们一边吃着最甜的狗粮,一边嚼着最酸的柠檬
种种矛盾凝结于心,如鲠在喉,千回百转,难以言喻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又酸又甜」的心理状态
网友们早已看透一切:说白了,别人的甜葡萄就是你的酸
扎心了!扎心了!
快带着我的祝福滚吧!
下次发糖别忘了提前通知我……
▼
汉语博大精深,类似「酸=甜」这种
让人万万想不到的「近义词」其实还有很多
只不过它们平时都善于伪装
看似大不相同,其实却是「异卵双胞胎」
▽
/No.1:我不行了=我活了/
千百年前造字的老祖宗仓颉怎么也不会想到
同样是表示感慨,追星女孩常常挂在嘴边的
「我不行了」和「我活了」竟然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一般来说,看到爱豆新鲜物料的粉丝们
总是处于一种高度欣喜亢奋的状态
频繁在「我不行了」和「我活了」之间反复切换
这并非是粉丝们看到爱豆出现太激动
导致神智错乱、胡言乱语
而是这两个词语表达的意思差不多
在这里,「我不行了」含有被爱豆帅/美晕过去的含义
而「我活了」则是指夸张地表示因为爱豆的盛世美颜
垂死之中惊坐起,当场满血复活
所以无论是哪种,其实都是在表达看到爱豆那种
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
▽
/No.2:有卵用=无卵用/
网络语言水很深,不要看到「有卵用」
就很开心地以为是「有用」
其实加了这个「卵」字意思就大不相同!
「卵」原本是方言里一种粗俗的表述
天生就自带着一层否定的意味
后来更是随着网络流行语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传播
而深入人心,表达了一种调侃和讥讽的意味
所以这时候
再讨论「有卵用」还是「没卵用」就没有意义了
毕竟只要是被「卵用」形容的用处
基本上就可以理解为没什么用了
虽然人家想干什么你也不能说啥
▽
/No.3:你来说=你闭嘴/
你来说=你闭嘴?
这到底是让不让人开口了???
其实,「你来说」是「你闭嘴」的负气版说法
「你来说」经常出现在
怒怼别人插嘴、话多、瞎哔哔的场合
每个人说话的时候都不喜欢被人打断
但总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不好好听就算了
还总喜欢插播自己的高见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
话没说完就被人打断
这时候大多人都会怒从心头起:
「来来来,你来说!」
而它表达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就是「快给我闭嘴吧你!」
▽
/No.4:没事=有事/
这是一个经典的「同义词」
看不懂的男性同胞女朋友应该都跑了吧?
据说百分之九十九的女生在被问到
「你怎么了」的时候都会回答「没事」
但一听到这个词你就该知道,她肯定有事!
「没事」只是口头上的,「事」都在心里憋着呢!
这时候如果你没有透过字面意义看清本质含义
拍拍屁股一走了之,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啊!
只要上过恋爱大学的人都知道
女生在创造「同义词」方面简直就是「天赋异禀」:
「要到了=要去了」「没生气=哄我」「去睡吧=敢睡吗」……
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语文能力测试,而是求生欲测试啊!
▽
/No.5:!!!=???/
中国文化厉害就厉害在不仅文字能传情达意
有的时候就连简简单单的标点符号都极具内涵
按照传统说法,感叹号是用来表示惊叹的
问号是用来表示疑惑的,但这种观点
在网络时代显然已经过时了
当人们遇见一件刷新三观的事情时
「!」和「?」这两个符号的含义
在某一个微妙时间点突然实现了意义互通
共同反映出了人们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非常意外且非常震惊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蛤?!
▼
其实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甚至完全相反
结果却是表示同个意思的「异卵双胞胎」词句
并不是网络时代才出现,与之类似的还有:
这些都被我们称作「习惯语」
是由人们约定俗成的定义来决定其具体内涵
虽然内容看似相反,但它们所表达的情感义和理性义
其实都是一致的
一般来说,汉语词义所反映的对象
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加之人们对某种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以及词在特定使用范围中所产生的意义
就让这个词有了一种人为的情感色彩
比如,「酸」与「甜」都是人们的主观体验
但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流行
却赋予了「酸」新的内涵,也是这层新的含义
让它跟「甜」殊途同归了
/酸到深处自然甜/
所以表面上看是味觉错乱、天马行空
实际上都是有理可循的
相信很多老外看完后又会忍不住扶额叹息:
糟糕,离学中文又远一步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