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新会人!祖孙三代百年慈善,陈经纶家族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了不起新会人!祖孙三代百年慈善,陈经纶家族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据北京陈经纶中学消息,香港著名实业家、爱国爱乡的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市荣誉市民、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捐资改建人陈经纶先生,于2022年1月16日在香港辞世,享年97岁。
祖籍广东新会,自幼随父在香港生活,陈经纶秉承祖业,任香港金满米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祖孙三代热心公益事业,陈经纶先生倾注心力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在包括北京、杭州全国范围内捐建多所学校、医院,赢得了社会各方的赞颂。陈经纶,虽没有在香港富豪榜上,但他的精神遗产之富有,个人修为及品格的魅力,更令人仰慕不已,他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陈经纶逝世,享年97岁
陈经纶先生(左3)
2022年1月16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捐资改建人、广东江门新会旅港乡亲陈经纶先生逝世,享年97岁。
“陈经纶”三个字,没有出现在各种富豪榜上,但出现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新会陈经纶中学”等;很多人提起他,都为他的善举而倾慕不已,大家也因他的思想及精神的富有、修为、以及人格魅力所折服,他是真正的财富英雄!
很多人苦于无法突破“富过三代”魔咒,为基业长青而殚精竭虑,可陈经纶家族则不同,一百多年来,从他的祖父陈澄波、到他的父亲陈瑞祺、再到陈经纶,祖孙三代人接力投身慈善公益事业,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陈经纶,被人们誉为“爱国爱乡的典范”、“兴学育才的旗帜”,在全国很多地方,有陈经纶捐助的学校,而在广东江门、新会乃至他家乡新会罗坑镇,更有许多他祖父陈澄波、父亲陈瑞祺名义出资捐建的学校、医院、科学馆,还有渡轮码头、敬老院、公路等公益事业。
陈经纶暨夫人(前排中)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改建学校落成典礼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原北京市朝阳中学),是女排教练郎平的母校。1989年,香港爱国同胞陈经纶捐资改建北京市朝阳中学,学校于1991年6月1日正式更名为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如今,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可以说是北京朝阳区第一梯队的学校,除了学校本部外,还有许多分校,而这些都与陈经纶先生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的贡献分不开的。
在“人间天堂”浙江省会杭州曙光路的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杭州少体校,也是在陈经纶出资捐助下,成为改革开放后杭州第一所由港商捐资合建的综合性体育学校。
“人间千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据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陈经纶先生为祖国内地的慈善公益事业捐资逾1亿元,且大部分用于兴学助教上。其中,在杭州市兴建陈经纶少年体校上,陈经纶捐资1600万元,在北京市朝阳中学改建北京市陈经纶中学这所现代化中学,他捐资2000万元。
新会陈经纶中学在陈经纶先生塑像面前举行高考誓师大会
1987年,陈经纶捐资1600万元,在家乡新会兴建了驰名全国的新会陈经纶中学。
在此前的1983年,陈经纶捐资105万港币,在家乡新会区罗坑镇,扩建和修建了他祖父命名的陈冲澄波小学、山咀澄波小学,他还出资承担了这两所学校的日常开支,所有的学生均免费上学。也在1983年同一年,他斥资1400多万港币,在家乡兴建了罗坑镇陈瑞祺中学。
座落在新会圭峰山南麓的五台山下的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是由陈经纶个人捐资兴建的一所完中,于1988年秋季开始招生。为了这所学校,陈经纶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也将自己对全校师生的殷切期望寓于校园内一座座设计新颖、造型美观的建筑物里。比如学校的传达室,是一个博士帽造型,白玉像广场,有中国地图和家乡新会地图,也是希望学子们热爱祖国,奉献家乡。学校的图书馆,像墨水瓶,希望学子们在里面饱览群书,吸收“墨水”;而像学校的综合办公楼,则设计成钥匙形,寄望老师们为学子们开启知识的宝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新会陈经纶中学,有阶梯教室,教室里设计了108个座位,乃比喻为“梁山泊108条好汉”,寄望大家能“老实做人、勤奋做事”。另外,校园里也有“展翅楼”,希望学子们能自强不息、如大鹏展翅,志在四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心系祖国家乡,热心关注教育和公益的陈经纶先生,捐钱从没想得到回报,他希望透过自己的捐助,让自己的财富变为可以惠及全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这样的人,备受敬重,他的财富也体现了最有历史生命力的价值。
了不起!陈经纶祖孙三代百年接力慈善
2019年9月,陈经纶伉俪回新会罗坑镇探亲
陈经纶,生于1925年,祖籍广东新会罗坑镇陈冲村,自幼在香港生活、成长。在他17岁时,跟随父亲陈瑞祺做生意。1950年,父亲陈瑞祺(1885-1950)病逝,时年25岁的陈经纶秉承祖业,任香港金满米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经纶家族,主业是米业,兼做置业投资等业务。当年,他继承家业时,有在香港的广利米业、广恒兴米业、广承兴米业、金满米业,以及正心置业和陈经纶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在他的努力工作下,家族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他也成为香港著名的实业家。
早期,陈经纶从事的是最辛苦的建筑业,他日后回忆称:“那时的日子真苦,我虽是老板,每天至少要干十三四个小时。家里尽管不为吃饭发愁,但毫无奢侈之气。父亲后来做了大老板,也经常和工人司机职工同桌吃饭,而为公益事业他却慷慨解囊,从不吝啬。”
陈经纶伉俪在罗坑镇的澄波小学
了不起新会人!祖孙三代接力慈善,陈经纶是真正的财富英雄。慈善贵在坚持,100多年来三代人接力做公益事业,实在是难能可贵!
早年,陈经纶的祖父陈澄波,从家乡新会罗坑镇到香港谋生,起初靠打工维持生计,后来靠做米业发家致富。靠大米发家的成功案例不少,比如台塑创办人、有“经营之神”之誉的王永庆,早期就是靠卖大米掘得第一桶金。
卖大米致富后,家境殷实的陈澄波,热心公益,他在港岛及广东兴办夜校扫盲,普及教育,经常出钱帮助他的亲友乡邻安居乐业。
陈经纶的父亲陈瑞祺
陈经纶的父亲陈瑞祺(1885-1950),名祯祥,字文典,号瑞祺。自幼聪颖的陈瑞祺,曾在家乡接受乡下初等教育,到13岁那年,被父亲送往香港继续深造。
陈瑞祺19岁那年,随父亲经营米业,有开拓精神的他,后来在越南海防市和西贡市分别开设了米业公司和碾米加工厂。在他30岁时,为拓展香港和越南两地的大米业务,购置一艘1000多吨位的货船“黄石公号”,往来于盛产大米的越南与对大米有很大需求的香港之间,经营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米业稳定发展后,陈瑞祺开办了一家“正心”公司,涉入房地产及建筑业,获利颇丰。
家族第三代陈经纶能被称为“爱国爱乡的典范”,也是受家族价值观传承基因的影响。抗战时期,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陈瑞祺以民族利益为重,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他将自家货船“黄石公号”开到南京港,无偿被征用。1939年,家乡江门、新会被日寇攻陷,出现了严重米荒,到处是难民。陈瑞祺一家将大米从香港运往家乡,赈济家乡。1941年,香港也沦陷了,陈瑞祺将大米和购买的棉衣派人运到深圳宝安,发放给无家可归的难民。
事实上,早在1915年广东珠三角大水灾时,陈瑞祺与父亲一家人就运了大量的大米,救济灾民。在上世纪30年代,陈澄波、陈瑞祺父子曾为新会罗坑陈冲贫困乡亲,捐建了几百间房屋,还长年给贫困乡亲发钱发物。爱国爱乡,也不止将爱撒向自己老家,1935年山东爆发水灾时,他们曾派人到当地赈济钱粮。
陈经纶伉俪在“瑞祺堂”图书馆
在新会罗坑镇陈冲村,陈瑞祺于1927年以父亲陈澄波为名,创建了澄波第一、第二小学,当年他承担全部办校费用,且免费招收学生。在1932-1934年,他再次拨款10余万元,扩建校舍。至2022年,从陈澄波、陈瑞祺父子,再到孙子陈经纶,在家乡已经有95年办校历史了。
在上世纪30年代,陈瑞祺又花巨资在广东的广州、佛山、江门,新会,以及香港、澳门兴办了20多间“澄波义校”,而且学生均免费就学,一直到抗战时期被迫中断。其目的就是扫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今天的罗坑医院,就是建在陈瑞祺1948年建成的“慈贤孝医院”旧址之上的。当年,陈瑞祺不光办医院,而且还给医院配置中西医医生和护士,免费为本乡乡亲诊疗、为孕妇接生。另外,在新会人民医院,我们也可以看到“陈瑞祺纪念楼”。
陈经纶祖孙三代人的行善及创办公益事业,其钱财花费多少,恐怕很难统计,但有一点,他们的精神是长存世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也相信,陈经纶家族的事业一定能基业长青。
澄波学校
家训,是家族前行的一盏指路明灯。
陈澄波生前,常教导子孙“邦乡乃家之源,富贵切不可忘之”,这一百余年,其家族数代人继承了他的爱国爱乡之遗志,并将这个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1950年,陈瑞祺病逝后,陈经纶等子辈,不仅将祖父、父亲在家乡办起来的学校、医院继续办下去,而且陈瑞祺在世时支付的办学、办医费用,依旧每月拨付。
在港澳两地,他们也办起了“陈瑞祺中学”、“陈瑞祺小学”。
1985年,是陈瑞祺诞辰100周年,家乡新会特意为其举办纪念会议,盛况空前,有的与会者特意远道专程而来。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