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七百却披16万袈裟,手握18家公司,和尚界的CEO释永信有多牛
月薪七百却披16万袈裟,手握18家公司,和尚界的CEO释永信有多牛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你印象中的少林寺是什么样子的?僧人遍地?清一色的功夫达人?
其实,这都是影视剧里少林寺的形象,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早在多年前,少林寺确实有这等规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商业化运作的少林寺不免让人感到遗憾。
而少林寺代表人物之一的释永信,对外声称月薪700元,身上却披着16万元的袈裟,手下还掌握多达18家公司。
作为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能达到这等高度实在令人震惊,可这也让人产生了怀疑,现在的少林寺还是那个少林寺吗?而作为和尚界的CEO,释永信到底有多牛?
按照人们的话来说,释永信是一位被低估的商业天才,他将少林寺商业化运营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虽然备受诟病,但谁也不能否定他的才能,确实非常出色。
然而,再如何出色的人也避免不了受到世俗的困扰。
2000年的某一天,释永信所在少林寺突然涌进大量民众,这些民众都是周边商业区的大小老板。
他们异常愤怒的谩骂释永信,甚至用硬邦邦的馒头砸向他。
那么,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身价数亿的释永信为何会遭此等对待呢?
其实这就要提到释永信的商业化运作了,这些年来,他已经将少林寺文化完美的宣扬出去,每年慕名而来的香客就有多达100万人。
香火旺盛的同时,少林寺附近的商业片区也得到了发展,当地人开始借着少林文化的噱头,吸引消费者消费。
餐饮、武术培训等行业都有了崛起的趋势,大家也赚的盆满钵满。
只是,在获取利益的情况下,这些老板们也忽视了卫生问题。
时间一久,片区显得十分脏乱差,哪还有少林文化的氛围呢?
作为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多次提醒居民们注意该问题,但很长时间过去了,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最终,释永信决定向有关部门投诉,而解决方案暴力而简单,即将片区设置为拆迁范围,老板们做生意赚钱的梦算是彻底破灭了。
大小老板们知道事情真相后非常愤怒,转而来到少林寺,开始了对释永信为期多年的“诽谤”。
各种各样的投诉信接踵而来,私生子、海外房产等,给释永信的名誉带来很大冲击。
而说来有意思是,因为释永信在民间威望很高,有关于他的话题,人们都非常关注。
但这次事件发生后,少林寺的香火不但没受影响,反而从原来的100万香客增长至120万,这点确实让人没想到。
对于此事,释永信也很无奈,他甚至在网络上发布了悬赏,称只要谁能拿出他“破戒”的证据,谁就能获得5万元奖赏。
然而,等上了很长时间,一直没能有人拿出证据,5万元几乎都快要落灰了。
不过,外界对于释永信是否有钱这件事一直很有争议,虽然他多次强调自己每个月只有700元薪水,但明眼人皆能看出端倪。
毕竟,一个700元收入的僧人,怎么可能穿得起16万的袈裟,且长期豪车出行呢?
但只要深入了解释永信的人都知道,这个男人简直太过传奇。
毕竟仅三十岁出头的年纪,他就已将领少林寺的光芒发挥到了极致,能有豪车豪袈裟搭配,不足为奇。
少林寺商业化运作的前景异常光明,尤其在成功之后,释永信身价直接暴涨至百亿,被人嫉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那么释永信是怎么积累到这等高度的呢?他的成长之路,是否有高人指点?
对于释永信,其实最早要从他的生活环境开始说起。
释永信原名刘应成,出生于安徽阜阳颍上县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当地水电局的工人,母亲则在家里务农。
除却基本的工作外,夫妻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一起敬佛,吃斋念佛也成了常态。
日子过的贫苦了一些,但这家人的精神世界则达到让人望尘却步的高度。
渐渐的,刘应成受家里环境熏陶,对佛教文化越发感兴趣,甚至于后来放弃学业转而去少林寺做僧人了。
起初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刘应成此举过于冲动,但刘应成置若罔闻,他带着行李装备,千里迢迢来到了正处落败状态的少林寺。
抵达少林寺的那一刻,他的精神得到了极致的升华。
刘应成的诚心天地可鉴,他花费这么多精力,选择了历史悠久的少林寺,只为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
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少林寺只有十几个和尚,这些和尚里,大多为垂垂老者,面对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大家眼里深感好奇。
毕竟,此时少林寺已无曾经辉煌的模样,越发颓败的趋势,难免会让人心有感叹。
而这些老僧人已上了年纪,再加上对寺庙感情颇深,自是轻易舍不得离开了。
天时地利人和之时,刘应成入行正法师门下,成了他的关门弟子。
行正法师,在那个年代也算颇具实力的一号人物了。
他穷尽一生,只为将少林寺文化发扬光大,而就他这么多年做出的努力来看,确实小有成就了。
比如在“特殊时期”,行正法师拼了老命的守卫古典籍和文物,好不容易带着僧人们熬过那段时间,他便重新掌握大权,夺回了属于少林寺的门票经营权和管理权。
如果不是这些权力在身,恐怕少林寺的老僧人们连基本的生存都很难维持,更不用说在此地长久生活下去了。
不过,悲剧日子的转折点很快到来了,1982年,一部电影《少林寺》横空出世,迅速在电影圈炸开了锅。
这部电影热映后,人们感受到少林寺文化的魅力,越来越多人关注起这座寺庙。
这才发现,它竟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文化底蕴之高,令人难以想象。
少林寺的香客数量在逐步增长,同样增长的,还有寺庙的香火钱和门票。
行正法师和寺内的诸多和尚,物质生活水平迅速得到提高,苦日子总算过去了。
并不夸张,行正法师作为当家法师,生活质量直接凌驾于其他僧人之上,平常出行驾乘的豪车,比普通人好上太多。
只可惜,行正法师年龄已到,宏图大业无法继续实现下去,所以他迫切寻找一个能继承自己衣钵之人,而刘应成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行正法师的带领下,刘应成逐步提升了在少林寺的地位,在30岁之前,他就成寺庙里数一数二的当家人。
不仅如此,刘应成的成就还体现在社交中的方方面面,别看他年轻,但却是小有作为。
在1987年时,他已经是省协会的常务理事,地位可见一斑。
同年,行正法师圆寂,他将少林寺主权交给刘应成,并给他起名为“释永信”。
往后,嵩山少林寺会接由释永信带领,大家对这个年轻人充满了期待,或许真能有什么成就呢?
而事实也正如僧人们想的那样,释永信的社交和运营能力超乎想象。
他在不久后创建了独属少林寺的武术队,专门培养世俗弟子武术。
两年时间下来,这支队伍逐渐打出名气,和电影《少林寺》里面的剧情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处了。
两年后,武术队更名为武僧团,武僧团的名声和地位日益增长,甚至得到了世界其他各国的关注。
在别国盛情邀请下,释永信带着武僧团“列国周游”,让外国人对少林文化的印象逐渐加深。
从结果来看,武僧团的出行效果还是很好的,不但提升了少林寺的影响力,还加大了他们的收入。
不仅如此,少林寺文化的隐形收入也在不断提升,这不免让人有些感叹,释永信的少林寺运营之举似乎做的很不错。
少林寺的信徒越来越多,每年光是香火钱就达到几百万,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必然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不过,释永信深知自身处境,想要真正冲上巅峰,还需要一个瓶颈和机会。
直到1995年,这是嵩山少林寺创建第1500年,这么长时间的沉淀,足以证明其浓厚的历史底蕴。
释永信很精准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他通过各方力量筹集上亿元,这么多钱里,政府出资了950万,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筹集这笔巨款,主要是因为释永信想要举办一场隆重的庆典,除却基本的资金外,他还需要召集国内外有所名气的信徒,总之,庆典折腾的越大越好。
不过在此之前,释永信需要得到政府公文的批准,此事影响力甚大,必须从正规途径出发。
只是,眼看着时间就要到了,要是跟往常一样一步步审批,恐怕审批到一半,原定的庆典日就到了。
释永信不愿承担这个风险,索性通关系直接“拦截”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
释永信速度极快,没过几天就得到了李长春的审批同意,这下,他终于能举办轰轰烈烈的庆典仪式了。
仪式的规模极大,这段时间往来的香客数量,比往常一年还要多上不少,少林寺又狠赚了一笔。
不过相较而言,释永信地位上的收入更是高了很多,并不夸张,他的名头已响彻大江南北,何人不知河南嵩山少林寺,何人不道少林寺当家人释永信?
名誉经济双丰收,释永信成了少林寺的代名词,在这之后,各种各样的国际邀约不断,光是出场费就有不少。
秉承着打响少林寺名声的原则,释永信带着武僧团常年出入各个国家。
到后来,手头经济更为优渥了,他也会选择在当地购买土地、建造新的少林寺分寺。
这种遍地开花的趋势,和当年的孔子学院非常相像。
看的出来,释永信的野心已远不止商业化运营了,他想要把少林寺“扩征”世界。
当然了,嵩山少林寺也被释永信整改了一番,曾经陈旧苍老的模样不在,转而变得金碧辉煌。
看到这里,僧人们不禁联想起1500年前的盛况。
少林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第一代住持和孝文帝关系甚好,少林寺也得到了兴盛发展的机会。
到了菩提达摩时期,菩提达摩一举创作一套拳术,以避免山中狼虫虎豹的侵扰。
后来这套拳术被延续下来,发展至今已算颇具影响力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拳术得以推广全国,直到释永信利用武僧团的威名,将拳术的影响力再次提升到世界级别。
就目前来看,释永信和少林权术所向披靡,文化魅力蔓延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
而释永信凭借着这层文化产业,成功创办多家公司,公司涵盖领域极多,包括我们常见的体育、旅游、教培、地产等,无不是有热点的领域。
由此可见,释永信是赚的盆满钵满了。
而截止今日,释永信已经是佛教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他的带领下,少林寺呈现出一片辉煌的势态。
也正如人们说的那样,释永信的商业帝国版图已初步成效,而光从身价角度来看,释永信200亿超高身价,就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了。
不过,释永信事业版图辉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负面声音,比如怀疑他个人生活有问题,又或者是利益划分不清晰等。
对于这些声音,释永信态度十分坚决,“后来的一切是非,都留给后代和历史来评论它吧”。
虽然释永信遭受诸多诟病,但不可否认,他的成就确实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在负面声音不断扩大的时候,少林寺的前进之路依旧十分稳定,这足以证明释永信的强大作用。
同时,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没有这种商业化运营,可能少林寺真的要逐渐落没,这绝不是人们想看到的结果。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