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十全老人是什么意思哪十全,在位时的十次战争(有水分)
乾隆皇帝十全老人是什么意思哪十全,在位时的十次战争(有水分)
乾隆皇帝是清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时清朝国力达到了鼎盛,而他本人也是十足的“自恋狂”,自认为文治武功足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帝”,晚年的他自称是“十全老人”,而且还专门设立“十全县”,以彰显自己的功绩,那十全老人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为你详细介绍。
乾隆皇帝,原名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皇帝的第四子,于公元1736年即位,病逝于1799年,前后掌握权力长达64年,是清朝乃至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所以他非常“傲娇”,晚年时专门撰写《十全记》来歌颂自己,自诩自己有“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
其实所谓的“十全武功”是指乾隆在位时期发生的十次战争,按照《十全记》中的记载:“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乾隆认为自己在这十次战争中“得胜”,所以觉得这是自己骄傲的“资本”,可以和秦皇汉武相媲美,但真实情况如何呢?首先客观的说,乾隆他两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定回部叛乱,以及两次远征廓尔喀,这些都是值得称赞的。
例如,乾隆通过两次远征准噶尔,将天山南北并入中国版图,通过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将新疆纳入中版图,又两次直接越过喜马拉雅山脉,打败廓尔喀(今尼泊尔)的入侵,这些的确称得上是“前无古人”,毕竟维护了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但其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惨重的。
例如在平定缅甸的战役上,清朝则是“惨胜”,乾隆先后多次用兵,结果却是所任命的多位云贵总督因兵败自杀,后又命傅恒领精兵三万远征,但还没有遇到缅军主力,清军就折损大半,后来还是缅甸王在乾隆八十大寿时,才主动派使者纳贡投诚。
而在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上,清朝前后投入总兵力达六十多万,花费军费超七十万两,清军付出死伤三万多人的代价才最终将其平定,而所谓的“靖台湾”,其实是镇压台湾林爽文领导的农民起义,这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乾隆帝的“十全武功”可谓是耗资巨大,据统计,乾隆朝为支持庞大的军费,光是江南盐商的捐银就超过1300多万两,而百姓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同时乾隆在位时还六下江南、大兴文字狱等等,这些都让他饱受诟病,所以乾隆自称“十全老人”,还是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的,但总的来说乾隆帝还是功大于过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