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浮浪网 > 生活 > >正文

​北京太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地方

摘要北京太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地方 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明清两代是皇帝祭祖的地方,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正式对社会开放。太庙共有三重围墙,由前、中...

北京太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地方

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明清两代是皇帝祭祖的地方,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正式对社会开放。太庙共有三重围墙,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的三层封闭式庭院,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左侧设供奉祖先的太庙,皇帝颁昭天下之前,必先祭告祖先。右侧设社稷坛,以祀土神谷神。太庙历经明清两朝,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规模较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

太庙以古柏著称,达700多棵,树龄高达数百年,千姿百态,苍劲古拙。

外垣正面为祭殿正门,也称五彩门,始建于明代,清代改建。

过了正门便是戟门桥,此桥始建于明代,为七座单孔石桥,两侧有汉白玉护栏,龙凤望柱交替排列,水是从故宫引过来的。中间是皇帝走的御路桥,两边为王公桥,边桥供常人行走,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戟门为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内外原来有戟架八座,共插银镦红杆金龙戟120枝,所以叫戟门,是太庙唯一没有经过改动的重要遗物。

中轴线主要建筑前殿,又称大殿、享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檐下悬挂满汉文书写的“太庙”九龙贴金题额,整个大殿建在汉白玉须弥座上。前殿是供奉皇族祖先牌位的地方,每当岁末、登基、大婚、凯旋、献俘等大典,皇帝、王公都要到此祭祀。

中殿在前殿的北面,又称寝宫,是供奉历代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内设神椅、香案、床榻、褥枕等物,是收藏祭器的场所。

后殿又叫祧庙,位于二重院落的最北侧,为四周围围着红墙,殿外石阶中刻龙纹石,殿内供奉着清朝立国前被追封的帝后神牌,存放祭祀用品的地方。

明成祖手植柏位于祧庙后围墙北,相传为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在此处亲手所植。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