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安德海怎么死的,居然是被就地正法了,客死异乡
大太监安德海怎么死的,居然是被就地正法了,客死异乡
在清朝,若说品级最高的太监当属李莲英的话,那么,权势最盛的太监就当属安德海了。但就是这样一个权势最盛的深受慈禧太后宠幸的大太监,却在1869年秋出京南下采办途中,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抓拿,就地正法了。
安德海,直隶南皮(河北省南皮县)人,自小被家里人花钱净身,送到北京当了太监。进宫后在咸丰帝身边为御前太监,正是这样,安德海才有机会接触慈禧,成了老佛爷身边的“红人”。
慈禧24岁死了丈夫后,寂寞难耐。野史记载,安德海当年净身,根本没有阉割干净,不算是真正的太监,所以可以排解慈禧的寂寞,慈禧才会那么疼爱安德海。
京城酒肆茶楼中广为流传,说安德海口出一言犹如圣旨一般;慈禧和安德海经常身着戏装在御花园游玩;安总管还穿着只有皇帝才可以穿的龙袍;太后还公然赐予他象征皇族权力的玉如意。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夸大事实的流言难免流传于大街小巷。
后来同治皇帝下旨山东巡抚,杀掉了安德海。慈禧大为伤心,并且恨透了同治皇帝,从此与自己的儿子翻脸。后来同治皇帝得了花柳病,慈禧断绝给皇帝的一切药物与饮食,任何人不准接近同治,连皇后都不能见同治。同治皇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治身亡,之后,慈禧又把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活活给饿死了!
有鉴于明朝太监专权祸国的历史教训,清朝对内廷太监的管理一直异常严格,坚决防止太监干预朝政。开国之初,顺治帝就于顺治十年(1653)颁布上谕,对太监管理做出了规定: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三、不许招引外人;四、不许交接外官;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六、不许假弟侄名色置买田产,从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两年后,顺治帝又命工部将严禁太监干政的上谕铸成铁牌立于宫内交泰殿门前,以示警戒。
这道上谕后来成为清朝皇室的祖宗家法,但凡有太监触犯,多会被处以极刑。同时《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还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安德海当时只是六品蓝翎太监,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在未知会任何官方衙门的情况下,便违反祖制、擅出宫禁,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安德海虽号称钦差,却并未携带任何公文,一路又过于威风张扬,因此在途经山东德州境内时,德州知州赵新闻讯对此颇感费解:既是钦差过境却为何未接到“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按例清朝派遣大臣出京,军机处外发公文,沿途地方官员按礼迎送)?仆役下船购买物品也未出示“传牌勘合”(清朝奉命出京兵员由兵部签发身份证件,途经各地,不需花钱买东西,可凭证取得地方官府供应的物资)。为谨慎起见,赵新立即将此事上报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早就对安德海恨之入骨,这次安德海出京后,一到山东就被丁宝桢盯上了。接到德州知州的报告后,丁宝桢暗自冷笑,心想安德海这次真是作死。要知道,三足乌的旗子是有典故的,《史记》司马相如传有言:“幸有三足乌为之使”,三足乌是什么呢?下面的注解说:“三足乌青鸟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墟之北”。安德海以三足乌自比,也就是说自己是替太后“取食”的,这不是给慈禧太后泼脏水吗?
有了杀安德海的借口,丁宝桢不再犹豫,立马以四百里加急的速度拜发奏折,并立即派遣快马分别行文全省,务必拿下安德海。安德海被捕后,肺都气炸了,他谅丁宝桢不敢动他,面对丁宝桢时态度极为嚣张。丁宝桢拿出安德海悬挂的三足乌旗,厉声斥责:“安德海,你一路上擅自携带女眷,悬挂这个玩意儿招摇撞骗,惊扰地方,不要说你假冒钦差,就凭这面旗,将你凌迟处死亦不为过。”安德海得知三足乌旗的含义后大吃一惊,随即两腿一软跪倒在地,求丁宝桢饶命。丁宝桢不由分说,非要立即处斩。
八月十一日午夜,安德海被丁宝桢奉同治皇帝的朝旨斩首示众。丁宝桢汇报情况的奏折到了慈禧手中,她也无话可说,并干脆顺水推舟,声言要振饬纲纪,召见军机大臣,将此案中牵涉到的有关人等一律严惩不贷,安德海的随从被“绞立决”,请的保镖也被就地斩首,家人被充军黑龙江,至此,安德海家破人亡,尸骨长留济南,未能迁回故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