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南京和法国梧桐
记忆中的南京和法国梧桐
#生活日记##花##生活##上海爆料##南京#
【前言】
12月13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想起曾经生活过四年的南京,想起南京城里的那些法国梧桐。此际,电视正在直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悲戚之情无以言表……
【忆初见】
20多年前,从家乡到南京求学,进入南京界,但见道路两旁树木枝叶相连,车行在穹庐一样的绿荫中,前方一点光亮越来越近越来越大,就这样连绵不绝似无穷尽,还记得当时的震撼,生活在十线小镇的我,不知道世上还有这样的道路、这样的树木、这样的迷人景致!
【往昔记忆】
后来知道这就是法国梧桐,南京城里到处都是,每到夏天,无论走到哪,都是这样的或宽或窄的林荫道,尤其中山路、中山陵一带,古木参天,绿伞如盖,简直可以说是遮天蔽日,绿荫熠熠,哪里还有炎夏炙热?
想起南京,一定会想到那随处可见、叶片硕大、树冠开展、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法国梧桐,想到炎夏时节那连绵的绿色长廊,想到金秋时节满树满树的黄绿相间、想到初冬满街满地的枯黄落叶、想到整个冬天挂在枝头随风飘荡的乒乓球大小的棕黄色球果,法国梧桐之于南京、南京之于法梧,说是唇齿相依、相互成全!
法国梧桐存在于每个南京人的日常,像是多年邻居一样,日日相见日渐熟稔,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法国梧桐的南京会是多么落寞、多么贫乏、多么寒凉!
所以,2011年3月初,当南京市政府为建设地铁3号线而移栽许多栽种于上世纪中期的法国梧桐时,引发很多南京市民的不满,海峡对岸对此也异常关注,短短十几天,舆情汹涌,为顺应民意,南京市政府迅速出台了相关政策,承诺“工程让树,不得砍树”,法国梧桐庇荫南京市民,南京市民保法梧安康。
【南京与法国梧桐小知识】
据史料记载,南京广种法国梧桐,始于上世纪20年代。
1917年,孙中山先生发表《建国方略》,盛赞南京“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决心营造一个理想中的首都南京。
1919年《南京新建设计划》、1920年《南京北城区发展计划》、1926年《南京市政计划》、1928年《首都大计划》陆续出炉,至1929年《首都计划》定稿,“民国首都南京城”的宏愿,终于变成设计图纸。
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负责陵园大道和中山路大道绿化设计的傅焕光,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梧桐城。灵柩经过的中山码头、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东郊、中央路、中山南路,构成了“三板四带六排式”的行道树格局。
1929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修建中山路和陵园大道的时候,2万棵法国梧桐又被陆续种下。
1953年,又一轮种植热潮过后,南京梧桐树总数达10万多棵。
【无梧桐,不南京】
随处可见的法国梧桐,见证了南京这座古城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亲历了日本侵略的耻辱时刻,记下了侵华日军大屠杀的滔天罪行!
随处可见的法国梧桐,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日新月异,法国梧桐,已深入这座城市的骨髓,与南京市民骨肉相连。
无梧桐,不南京。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此文志之!愿我华夏永远昌盛,愿世界永远和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