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浮浪网 > 社会 > >正文

​刘邦还乡 阮籍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指谁

摘要刘邦还乡 阮籍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指谁 刘邦当上皇帝后,在讨伐英布时回过一次故乡沛县,这时汉朝国内的对手已经平定,异姓王已经被他铲除得七七八八。但是,在北方兴起...

刘邦还乡 阮籍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指谁

刘邦当上皇帝后,在讨伐英布时回过一次故乡沛县,这时汉朝国内的对手已经平定,异姓王已经被他铲除得七七八八。但是,在北方兴起的匈奴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成为了汉帝国此时及之后一段时期真正的威胁。

刘邦作为项羽的主要对手,却很好的实现了项羽“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的理念,这次回沛县,表现得志得意满又柔情婉转。与老乡们狂欢畅饮重加恩赐,最后还考虑到随行人马过多,怕消耗家乡太多人财物而决定离开。这次回乡,史记中着墨不算多,但把刘邦至情至性一面刻画得非常丰满。(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史记高祖本记》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在聚会的过程中,刘邦对沛县父老兄弟说,“游子总是思念着故乡。我虽然建都关中,但是将来死后我的魂魄依然喜欢和思念故乡。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现在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所有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于是刘邦和沛县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婶子大娘亲戚朋友天天快活饮酒,尽情欢宴,叙谈往事,住了十多天才走。走到城西,又被老乡挽留住了三天。在此期间,英雄垂暮、百感交集的刘邦作了一首名传千古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楚汉相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件特别大的事,基本决定了几千年的民族走向,故而民间也流传着很多故事,魏晋间阮籍的一句话也成了千古争议话题。《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后人对此话指向谁议论纷纷,一种认为该语是说阮籍所处的时代没有英雄,让那些小人物成名了。另一种是指楚汉相争的项羽刘邦是竖子不算英雄。

阮籍是名士,一向蔑视礼教,好酒,纵情率性,轻视功名利禄,他常用白眼对付礼俗之辈,用青眼接待知己知音,遂衍生出一个成语“青眼有加”。一次正和友人下棋,忽然有人来报其母去世,友人知其平日事母至孝,急劝他速速回家料理后事,阮籍则坚持下完棋,然后狂饮酒三斗后,才放声大哭并吐血。

当时魏国权臣司马昭一直想拉笼阮籍,有人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要他与阮籍联姻,司马昭觉得此计甚妙,就派人到阮籍家提亲,要娶他的女儿为媳。阮籍不愿攀附权贵,便祭出绝招——天天喝酒至无法议事,连续喝了六十天,司马家无从开口提亲,只得作罢。(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从以上二事可知,阮籍恃才放荡,目无余子,特别是对如日中天的司马家族也瞧不起。古今文人都有“触景伤情”的情怀和“借古讽今”的习惯,所以阮籍广武登临叹的“竖子”应不是指刘邦他们,而是指当时如司马家的显达之流。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说明,若说刘项不算英雄算竖子,那么,在秦汉至魏晋几百年间,谁才有资格称英雄呢?不但从阮籍的生平找不到他另有大加推崇的英雄人物,就算以今天目光看,在古代要找到超越刘项等人的英雄人物也很困难。(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宋朝苏轼也认为阮籍的意思是说当时没有刘项这样的英雄人物,才让司马家、钟会之流成名。“非也。伤时无刘、项也。竖子指魏晋间人耳”。叹的内容大概是,看现在没有项羽刘邦这样的英雄之辈,才会让司马昭之流自以为牛逼哄哄不可一世。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