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武功镇,赶一回陕西关中特有的乡村大集
去武功镇,赶一回陕西关中特有的乡村大集
在西安待久了,十分向往去乡村的集市转转。都说陕西咸阳武功县武功镇的集市很有乡土味,值得去看看。尤其是一年一度的大集——河滩会就很有特色,吸引无数摄影师前去拍摄留念。
据资料介绍,武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炎黄故里。武功古城始建于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座落在漆、漠、湋三条河的汇合之处,这在全国2600多个古城中是不多见的。河滩会是武功古城的百姓为纪念我国农业始祖后稷而举行的古会,后逐年演变发展成为当今这种形式的交流会,并且成为咸阳市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七河滩会雷打不动、按期举行,会期延续十天左右。
所谓河滩会,其实就是当地特有的一种大集形式,类似于物资交流会。以前都在武功镇内的漆水河东河滩上举办,故称河滩会。2016年河滩会转移至河的北边、靠近苏武墓旁的一片冬麦地中。这里地势平坦、面积又大,人流集中,更加热闹非凡。
在赶会期间,为让十里八乡的乡党看上几场秦腔大戏,主办方邀请当地的剧团来此进行演出,送戏到田间,一天两三场,着实吸引了不少戏迷早早在台前等候看戏。同时,也让来此赏会的城里人,目睹地地道道的关中老人和孩子的风采,同时他们的穿戴打扮、言行举止等,都成为影友争相捕捉的好镜头。
2016年12月上旬,拍摄者与好友相约专程到这里赶了回大集。走进“武功后稷文化节”现场,参观并体验了一下关中名气飞扬的河滩会。时隔数年,在2021年6月上旬,途经杨陵时特意下高铁改坐班车直奔武功镇,住了两晚,赶了一回当地的集市。不凑巧的是,正值麦收的农忙季节,集市上来往的人显得稀松了些,与年末时节举办的河滩会是无法相比的。尽管这样,能专程去武功古城观会和赶集,对居住在西安的人而言不是一件平常事,的确是值得回味和大书一下的。
武功古城,约有千百年历史。面山背水,至于台地之上。苏武墓留存于此。
靠近苏武墓的这片冬麦地上,就是举办河滩会的地方。
武功镇的集市时间是每月逢一、四、七举行。2021年6月7日就是一集。
这天一早,拍摄者在镇子的街上赶了回集,老汉说“农忙虽人少,集还是要赶的”。
关中八怪中的“帕帕头上戴”,在当地老妇人身上还是常见的。
集市上主要卖些农副产品,老汉说,“锄头把也不能全安上,但也不能没有。”
在这里,有好几个老人卖自家种的旱烟叶,包括切好的旱烟丝。
为检验烟丝的好坏程度,试抽者用作业本子撕的纸条条卷烟。
当地的许多老汉喜欢戴石头眼镜,卖镜子的也管修理镜腿,生意却一般般。
6月上旬,当地的杏子成熟了,村民将杏子带到集市上出售10元3斤。
正常的集市比起河滩会来显得冷清些。再看看2016年12月上旬的河滩会吧。
关中八怪中的“锅盔像锅盖”,在这里得以体现。不过,店家也卖小锅盔的。
集市上凑热闹的人不少,领个小票或小纪念品什么的都会有人伸出手来。
在这里,有很多城里人没见过的物品出售,大风箱、大案板摆了一大溜。
带孩子的老人看上了竹制的耙子,一把把地试用了起来。
“手提着竹篮篮……”关中眉户剧梁秋燕唱词中的竹篮、竹筐在这里都有卖的。
热闹的场地边缘处,有文化人当场写字、作画,说“卖出一幅是一幅”。
2016年已经85岁的王老汉,坚持在河滩会上摆茶摊有三四十年了。
戴石头镜、抽长烟锅的关中老汉形象很典型,他可是这几年的网红哦。
瞧见没?这石头镜在关中老人眼里还是一件值得拥有的家当。
戴瓜皮帽的年代好像很远,但在河滩会上就能见到此情此景。
来到河滩会,最大的乐趣就是听看几出秦腔折子戏,好过瘾。
在关中,许多人家喜欢看戏听秦腔。谁家办个红白喜事也少不了搭台唱戏。
在河滩会上,能与大剧团的演员面对面赏戏,当地老人路再远都要赶来看看。
婆姨们看着看着忘记了回家,听着听着还忍不住跟着哼哼几句。
在后台,戏迷来问下午还演啥剧目?同演员搭上几句话都高兴得很。
看得入迷……
听得出神……
小孩子吃上了棉花糖,色素染得舌头成了蓝颜色。
小媳妇穿着高跟鞋和皮裤,在摊位上试用推销商的皮质油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