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记忆真的有那么让人讨厌吗?
肌肉记忆真的有那么让人讨厌吗?
近期小编受到“肌肉记忆”的影响,锻炼效果相对一般,这种情况,想必每个健身发烧友都会遇到所谓的“肌肉记忆”。
那什么是肌肉记忆?
肌肉记忆(Muscle Memory),人体的肌肉是具有记忆效应的,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人体肌肉获得记忆的速度十分缓慢,但一旦获得,其遗忘的速度也十分缓慢。(摘自百度百科)
今天小编就“健美训练”中的“肌肉记忆”跟大家谈一谈它“魔鬼”的一面与“天使”的一面...(拒绝专业名词,我尽量写的通俗易懂)
该死的!我恨“肌肉记忆”
嗯,身为健身发烧友的你们,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刚开始健身的那段时间,进步特别快,一段时间后,进步很慢到几乎没有,这里让很多爱好者成为陌路人,不错,这就是“肌肉记忆”捣的鬼。
“肌肉记忆”最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你的肌肉反应,没错,肌肉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一种令你“第一次练酸爽到生活不能自理”的训练计划,第二次也许就没什么用了,当然这也分个人体质,某人反驳了,那么你第三次也许就不会再酸爽了。那么,一旦某个方法不再对你有肌肉反应,就是无效了吗?大家放一万个心,还是有用的,前提是你训练过程中的感觉优良,泵感十足。但是这不代表你能一直用这个计划。
“肌肉记忆”一旦形成,也就是进步缓慢的开始,大家耳熟能详的平台期就这样出现了,就是因为这个平台期,导致同样的方法对肌肉刺激大打折扣,进步当然就慢了!那么如何打破这个平台期,突破“肌肉记忆”,这个问题高深莫测,小编就来说一下自己的经验!
训练计划的改变
最最直接的方法,大家也都知道,就是改变你现有的训练计划,让肌肉得到不同动作,不同角度的刺激,这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还是最最直接的,你第二天又“酸爽到生活不能自理”了。甚至你改变一下动作的顺序,都会有效果上的改变!
强度的变化
强度变化包括你的“重量”、“组数”、“次数”的变化,肌肉的不断增长需要有重量上的突破,顺带着组数与次数的合理分配,就比如:之前你卧推50kg能做3个,那么,你可以试着60kg做一个了,给肌肉不同重量的刺激,也是打破“肌肉记忆”的好办法之一;再是组数与次数,随着你的力量增大,组数可以适当增加,次数当然也是,50kg你之前能推3个,现在可以推4个,给自己一个目标,做到力竭了,再叫伙伴辅助2-3个,效果更佳!
训练方法的改变
这里的训练方法与训练计划不是同一概念,这里的训练方法的改变,是相关训练技术的改变。
掌握好你的“离心收缩”,就是所谓的“慢放”!还是拿卧推来讲,在姿势正确的情况下,下方过程控制在3-5秒,全程感觉你的肌纤维被拉长,再痛苦也要坚持下来;
全程与半程相结合,给自己定一个次数目标,比如15次,但前十次已经接近于力竭,那么后五次你可以做半程收缩,如果连半程都做不了了,找人辅助就是咯!
把递减变为递增,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采用递减组,使肌肉得到充分力竭,这个没错,并且很有效,但是长时间用这个方法,也得换个递增组试试了。我最最深有体会的,就是“站姿哑铃飞鸟”,自从我把站姿哑铃飞鸟换成递增组后,效果来了,具体是这样(此方法仅供参考):2.5kg20次,5kg15次,7.5kg12次,10kg10次,中间无休息,做完算一组。但我通常把它放第一个,这样可以为后面的推肩奠定良好的泵感基础。
“肌肉记忆”也有天使的一面
上面提到,人体肌肉获得记忆的速度十分缓慢,但一旦获得,其遗忘的速度也十分缓慢。当你的肌肉形态达到一定程度,大脑会使你的肌肉记住你的“最强状态”,恢复锻炼后,你的进步速度会比“从零开始”的训练者快很多,专业运动员如中断训练,20年后再重新训练,所需时间比那些从未接受过训练的人少至少40%。这也是我们常看到的一种现象:健身房某个人短时间内围度与力量增长很多。
但是,不要因为“肌肉记忆”而经常阶段性的停止训练,因为恢复也需要时间,而且不是几天的事,据研究,停训4~6周后通过认真练习1个月能恢复至原来的90%。
而且!大家都知道肌肉分为“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主导围度与力量的就是快肌纤维。大家要知道的是,肌肉在停止一段时间训练后,肌纤维结构会发生改变。有这么一个现象,当你停止训练一段时间后,你的围度有所下降,这并不是因为你的肌肉掉了这么多,而是快肌纤维比例下降了;有一项针对12名举重者的研究发现,在他们停训2周后,其代表性肌肉群内的快肌纤维比例下降了6.4%。对于一般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快肌纤维将逐渐萎缩,直到年迈时为慢肌纤维占主导,这也是为什么提倡无年龄限制的进行力量训练的缘故。
所以,别轻易停止锻炼,更要防止受伤被迫停止锻炼,找个靠谱的朋友,规范训练方式,才是你刚开始要做的!
看完后,请打开您的微信,搜索:
微信公众号:shapeline
您的小小举动会让我们做得更好!
更多干货与健身资讯等你来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