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是哪个朝代建的(今年六百岁的故宫,是如何被朱棣建成的?)
故宫是哪个朝代建的(今年六百岁的故宫,是如何被朱棣建成的?)
明成祖死后,仁宗即位,大臣夏原吉因奏“困于漕运,请还南京”。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下令“诸司在北京者悉加行在二字”,并命重修南京皇城,准备明年还都南京,后因仁宗去世而作罢。宣宗时,北京仍称“行在”。直到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九月,奉天等三大殿和乾清等二宫重建完成,到十一月初一日诏告中外,并命废除北京各衙门署“行在”二字,南京各衙门署仍增“行在”二字。从此才重新确定北京为京师,而以南京为陪都。明代北京都城的建设也直到正统年间才完成。
正统年间是进一步营建北京的时期。从正统二年正月到四年四月,先建成了九门城楼、月城楼、牌楼、城四隅角楼,并挖深城濠,砌以砖石,改建木桥为石桥,用以巩固城防,增加京师观瞻。这些我们在前节已经叙及。到正统五年三月到六年九月又重建成三大殿和二宫。这是个大工程,是征发现役工匠和操练官军七万人参与建造的(见《明英宗实录》)。实际上参与建筑的人不止此数,据说“当时起造宫殿火头王长儿等十万几千人,佐工者岂止百万”(陈继儒《见闻录》所载嘉靖年间海盐郑晓所说)。兴工之前准备的材料数量也很大。“正统初,木植已积三十万余,他物称是”(王棠《知新录》卷一二)。当时朝阳门外和崇文门外设有大木厂两所,凡各省采到木料都在二厂堆放。并设有黑窑厂和琉璃厂烧造砖瓦备用。
后来嘉靖和万历年间宫中又发生两次大火。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四月十三日申刻于大雷雨中起火,由正殿延烧到午门,到次日辰刻才熄,又烧毁奉天等三大殿以及文武楼和奉天门、午门等十五门。次年重建奉天门,改名大朝门。嘉靖四十一年九月重建成三大殿,改称皇极、中极、建极;又改大朝门为皇极门。又重建文武楼,改称文昭阁和武成阁。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六月皇极门起火,延烧皇极殿等,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到七年又重建成。乾清、坤宁两宫,在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和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两度毁于火,后又重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皇城的东南隅有所谓南内,亦称南城或小南城,建有崇质殿和重华宫。嘉靖十三年七月命令在重华宫以西建设“金匮石室”,称为皇史乂,用以贮藏“宝训”“实录”。建筑为宫殿形式,“四周上下俱用石甃,中具二十台”,不用一根木料,面积两千多平方米,内设雕龙鎏金铜皮的樟木柜,用以贮存档案。此后每一皇帝的“实录”纂修完成,正本即贮藏于此。嘉靖、隆庆间根据《永乐大典》正本另摹的副本一份也贮藏于此。这是所谓“金匮石室”的典型建筑和设备,用作国家档案库,考虑到了防火、防潮、防蛀和通风,设计上独具匠心,别创一格,现在仍完好地保存,在今内城南池子南口东侧。
标签: